- 程晓敏;杨秀萍;刘清;张春秋;
针对椎间盘材料参数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反分析的响应面法.该方法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材料参数组合,利用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材料参数组合的应变,以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目标函数,将具有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作为响应面函数,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其待定系数,经过方差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并对其精度进行验证.最后,应用响应面优化算法搜索最小化目标函数值的材料参数的组合.通过算例验证了采用响应面法识别的材料参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方法为识别其他生物力学材料参数提供了途径.
2019年04期 v.35;No.1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丰;孙维;田晶晶;高翔;
为解决内涂层管件预热、固化生产中管件温度均匀性偏差较大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燃气台车式预热、固化炉并投入实际应用.在台车、供风箱、回风箱、废气排放结构及形式等方面的改进显著提高了炉内温度均匀性和工件的处理质量.
2019年04期 v.35;No.15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雷;王献抗;黄绍祥;张兰;王猛一;
为探讨单间室膝关节假体置换后高屈曲载荷对高交联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衬垫(高交联UHMWPE)磨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加载一个周期的水平行走步态载荷(ISO 14243标准)和高屈曲载荷,对比分析两种载荷对衬垫假体磨损影响.结果显示高屈曲时的体积磨损率要高于正常行走时的磨损率,线性磨损也明显偏高,并且衬垫和胫骨平台之间存在微动磨损.高屈曲在单间室膝关节置换的相关研究中应当予以重视.
2019年04期 v.35;No.155 9-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林旭;陈国玉;李源;顾秉栋;
活塞是发动机的核心,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活塞顶部直接承受高温燃气作用,容易形成不均匀的温度梯度,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造成活塞受损,活塞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基于ANSYS的APDL语言,建立了活塞有限元模型,应用第三类边界条件施加活塞边界温度和换热系数,对活塞进行温度场和热应力分析,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活塞温度场、热流密度和热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活塞燃烧室边缘温度最高,第一环槽处热流密度最大,活塞环槽处和燃烧室边缘热应力相对较大.为活塞的结构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2019年04期 v.35;No.15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肖楠;
轮廓检测是高级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目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检测轮廓缺失,二是纹理边缘冗余.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结合基于多线索的环绕抑制模型提出一种新颖的轮廓检测算法.先增加环绕抑制强度,旨在进一步抑制冗余的纹理.为了防止同时抑制轮廓,利用改进的超像素分割算法(SLIC)获得候选轮廓,进而在候选轮廓处进行解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在提取更完整轮廓的同时尽可能地抑制了冗余的纹理.
2019年04期 v.35;No.155 19-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乐;杨文军;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有四个来源-谷歌应用商店,豌豆荚(第三方应用市场),AMD和Androzoo.这些数据包括约85 000个APK(Android安装包),它们都是来自这些数据源中的恶意数据和良性数据.从这些APK文件中提取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然后在安卓系统中使用监督式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恶意软件检测.这篇数据文章还提供了可用于数据分析的Python代码.对于特征提取方面,还结合了通用算法,从而能够选择重要且相关的特征子集.
2019年04期 v.35;No.15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孟丹阳;戴敏;
针对便携式心电采集设备采集的手部心电信号质量较差、阵发性房颤识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房颤自动识别方法,利用信息熵和连续小波变换(CWT,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筛选奇异波形,准确识别心电信号中的R波,并利用R波信息提取心电信号的时域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阵发性房颤识别模型.在PCinCC2017和AFDB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的房颤识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于96%和98%,对失常10秒左右的短时阵发房颤的识别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94%,可以应用于家庭便携式房颤监测.
2019年04期 v.35;No.15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闫金萌;谭梦红;宋伟伟;田江涛;张爱玲;
本文研究悬臂梁式双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悬臂梁式探头结构,把外界应力变化转化为双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波长差.当双光栅粘贴于悬臂梁两侧时,双光纤光栅反射谱在外力的作用下反向漂移,外界应力与波长差呈线性关系.为减小波长差,将双光纤光栅粘贴于悬臂梁同侧,双光纤光栅反射谱在外力作用下同向漂移.通过选取适合的双光纤光栅,外界应力与探测器探测到的拍频信号频率呈线性关系,可实现对外界应力的动态测量.
2019年04期 v.35;No.155 34-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叶欣;王春东;
入侵检测技术只能在网络受到攻击后才能发现攻击行为,是一种被动防御方法,对未知的攻击行为无法做出响应.攻击图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的是在一个固定的评估场景下进行静态的风险评估,而对于目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静态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状况下网络安全的需求.基于此将入侵检测和攻击图结合,提出了一种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检测率进行了提升,保证生成日志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攻击图中的拓扑和脆弱性信息,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进行网络安全评估,最后在实验部分表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2019年04期 v.35;No.15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孔渤;王春东;
随着安卓恶意程序的数量的急剧增加,恶意程序检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恶意程序的检测仍然需要改进,安卓的碎片问题和需要root权限,阻碍了这些方法的广泛使用.现有的杀毒程序依赖于需要实时更新的签名数据库,这无法检测出零日恶意程序.在本文中,我们提取了安卓程序中的特征,进行混合,选择集成算法中的DECORATE算法,并用WEKA工具辅助进行分类恶意程序的检测.该方法最终达到95.8%的检测精度,同时我们在真实的数据集上经过十折交叉验算实验及对比.
2019年04期 v.35;No.155 43-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一冰;关静;
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响应变量为随机右删失数据时部分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统计推断,在假定线性测量误差的前提下,引入工具变量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参数,用局部多项式估计来近似拟合非参数部分.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使用工具变量和其他方法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以及与忽略测量误差时非参数函数图像的对比.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应用,展示了此方法的实际样本表现.
2019年04期 v.35;No.15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治定;万秋月;王芸;王磊;安彩秀;刘爱琴;唐江红;
本文通过微波萃取的方法提取土壤中的15种多环芳烃(PAHs),萃取液经硅酸镁(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B-5MSUI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定分析.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0.85%~117.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6.7%.微波萃取比其他萃取方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可以满足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建立的方法可以满足土壤中多环芳烃测定的技术要求.
2019年04期 v.35;No.15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军;何春荣;赵桥生;
本文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机械手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研究.首先,针对潜水器作业的需要,分别对HOV机械手进行了正运动学、逆运动学建模分析;然后,结合所建立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的robotic toolbox工具箱进行正运动仿真计算和机械手末端轨迹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HOV水下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重点考虑了潜水器运动对机械手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耦合作用,并对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建模推导.采用Simulink模块,搭建了动力学模型结构,并加入了运动学模块,对各模块自编程序,实现了对水下机械手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的仿真.
2019年04期 v.35;No.155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